文化如水,润物无声,教育的最高境界莫过如此。2012年以来,江北区根植于“首善”文化,区域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,使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新增长点,成为江北区打造现代化“首善教育”的重要品牌。
在区域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以来,江北区越来越多的校长认识到,抓学校文化建设就是抓学校办学品位和教育品质提升,抓学校文化建设就是抓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。
1
文化故事
打造重庆最美乡村学校
农村地区也能建设好学校文化吗?江北区复盛实验学校的回答是:因爱而雕,因琢而美,农村娃娃也可以象玉一样被雕琢成器、象树一样被培养成才。
为雕琢最美乡村校园,复盛实验学校校长邹红亲自带着垃圾桶一个班一个班地巡回演讲,环卫工人被请到升旗仪式上演讲;学校所有教室、寝室、走廊、楼梯、运动场的装饰美化都由师生共同完成。竹园、励志墙、童趣墙、水缸、假山石……校园内处处充满浓浓的自然、乡村、人文、教育气息。
每一个乡村娃娃都值得拥有希望和未来,学校开展的乡村少年宫活动丰富多彩受到中央文明办肯定,“七个一”心灵训练得到全国推广,市内各行精英每周闪亮登场的“复盛梦想课堂”为农村娃娃们点燃了奋斗的梦想火种,人人参与的根雕特色教育让农村孩子的艺术潜质得到长足发展,这一切都让江北的农村教育显得更加生动美丽。
2
文化环境
学校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
江北区培新小学有一个花台,为防止孩子破坏植物,学校在花台旁安装了不锈钢栏杆,但很多孩子总爱坐在栏杆上玩耍。培新小学想到,这样孩子容易出事故,既然喜欢坐就拆掉栏杆让他们舒舒服服的坐。
拆掉不锈钢栏杆后,学校为孩子们在花台旁搭建起了木条坐板,在花台中设置了“知书达礼”校训石,现在这里成了孩子们课余小憩的好地方,花坛里的植物依然枝繁叶茂。
虽然这只是培新小学改善硬件环境的一个小举措,但是对于每个孩子的呵护和引导足以彰显。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有品位的硬件环境打造,培新小学营造起雅致的书韵环境,让文化在环境中自然流淌,让孩子们在安全、舒适中得到熏陶。
在今天的培新小学校园里,校园随处可见文化育人的痕迹: 操场上有五彩的剪纸墙、一个个经典故事刻在石头上、“木简”有《弟子规》、新苗墙上展示着每个学生不同的美、国学启蒙馆传承着国学、雅致的园丁书屋供老师学习……惬意舒适的外部环境为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构起了“温床”。
据了解,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区学校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,提升学校办学品质,江北区还建立了1000万元的学校文化建设专项经费,做到专项专用,为校园文化发展营造更大、更优质的空间。
3
文化特色
诞生更多教育新名片
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、更新、提高的整体工程,它既是学校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,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。走访江北区钢锋小学不难发现,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特色既相辅相成,又相得益彰。
结合学校实际,钢锋小学在创建校园文化中将剪纸作为了教育教学的特色,让纯朴的民间传统剪纸艺术进入课堂。
钢锋小学校长邹禹介绍,让学生学习剪纸不是“走过场”,从掌握基本方法到临摹剪纸图案,再到学生自由剪纸出作品,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除了重视美术课程以外,学校还要求教师去启发孩子观察发现,把发现的信息融汇自己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表现,创作内容贴近生活、贴近社会、贴近大自然。
通过剪纸课教学,钢锋小学的学生不仅受到美的熏陶,净化了心灵,还培养起动手能力、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。很多孩子创作出丰富、细腻、有质感的作品,令老师都感到很惊叹。
不仅仅是钢锋小学,在江北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绽放出特色之美:玉带山小学的版画、鲤鱼池小学的书法、港城小学的跳绳、苗儿石小学的毽球、福宁村小学的烙画……
一张张特色新名片的诞生让江北区的校园文化立体丰富起来,也绘出更加斑斓的“首善教育”美景。